健康知识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丨肿瘤患者康复期,这些要点别忽视!
癌症防治是一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战役。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以“科学防癌,健康生活”为主题,倡导全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高危人群主动筛查、患者科学康复管理。专家指出:“癌症康复期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关键阶段,需从身体、心理、社会功能等多维度进行长期管理。”
一、定期复查与随访:筑牢“防复发”第一关
-
个性化复查方案
-
肺癌患者:每3-6个月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吸烟者需同步监测肺功能。
-
乳腺癌患者:术后前3年每6个月进行乳腺超声/钼靶检查,后续每年1次;接受内分泌治疗者需定期监测骨密度。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肠镜,无异常后延长至每年1次。
-
肝癌患者:每2-3个月检测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结合腹部增强CT/MRI评估。
-
-
症状预警清单
-
通用警示信号:不明原因体重下降>5%、持续发热、夜间盗汗、乏力加重。
-
局部症状:原发部位新发肿块、疼痛;脑转移可能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模糊;骨转移常见骨痛、病理性骨折。
-
二、营养管理:吃对食物,激活免疫力
-
抗复发饮食金字塔(基于《中国肿瘤患者膳食指南》)
-
基础层:全谷物、杂豆类(占每日主食1/3)
-
核心层:深色蔬菜(每日300-500g)、低糖水果(200-350g)、优质蛋白(鱼/禽肉100-150g、豆制品50g、鸡蛋1个)
-
顶层:坚果10g、橄榄油/亚麻籽油15-20ml
-
禁忌区:加工肉、酒精、含糖饮料、霉变食物
-
-
症状针对性饮食
-
化疗后骨髓抑制:红枣枸杞猪肝汤(补铁)、黑芝麻核桃糊(升血小板)
-
放射性肠炎:低渣饮食(蒸南瓜、龙须面)+益生菌(双歧杆菌)
-
口腔溃疡:低温流食(椰奶燕麦粥)+维生素B12含漱液
-
三、运动康复:科学锻炼提升抗癌力
-
分阶段运动方案
-
术后1-3个月:以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
术后3-6个月:加入低强度有氧运动(步行、八段锦),心率控制在(220-年龄)×50%-60%。
-
6个月后:可尝试抗阻训练(弹力带、小哑铃),每周2次,每次8-12个动作/组。
-
-
淋巴水肿预防(乳腺癌患者专属)
-
避免患侧提重物>5kg、测量血压或输液
-
每日进行肩关节爬墙训练、徒手淋巴引流按摩
-
穿戴压力袖套(白天活动时)
-
四、心理重建:打破“癌症幸存者”阴影
-
认知行为疗法(CBT)应用
-
恐惧复发应对:记录焦虑触发点(如体检前一周),通过正念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缓解。
-
病耻感疏导:参与“抗癌明星”分享会,用自身经历帮助新患者,重建社会价值感。
-
-
家庭支持系统构建
-
家属需避免过度保护(如禁止一切外出),鼓励患者逐步参与家务、社交。
-
设立“家庭健康日”:共同烹饪抗癌食谱、进行户外徒步,强化情感联结。
-
五、中医药抗复发:扶正祛邪,调理体质
-
体质辨识与调理(以常见证型为例)
-
气虚型(乏力、自汗):黄芪30g+党参15g+山药20g 煲汤
-
血瘀型(舌暗紫、疼痛固定):三七粉3g冲服+红花10g 泡脚
-
阴虚型(潮热、口干):麦冬15g+石斛10g+百合20g 煮水
-
-
特色外治法
-
艾灸关元穴:每日20分钟,改善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
-
耳穴压豆:取“神门”“交感”“皮质下”穴,缓解失眠、焦虑。
-
六、社会功能恢复:重返生活的“三步法”
-
短期目标(1-3个月):恢复基本自理能力,如独立购物、短途出行。
-
中期目标(3-6个月):参与轻度工作(每周≤20小时),加入兴趣社群(书画、园艺)。
-
长期目标(6个月后):根据体能调整全职工作强度,避免熬夜、高压岗位。
七、最新进展:精准防复发技术
-
液体活检:通过血液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早于影像学3-6个月预警复发风险。
-
免疫微环境调节:PD-1抑制剂用于高风险患者维持治疗(如III期肺癌术后)。
-
肠道菌群移植:通过健康供体菌群改善放化疗后肠道微生态,降低复发率。
专家呼吁:癌症康复是“医患共同体”的长期协作。永州方盛天鸿肿瘤医院开通“肿瘤康复绿色通道”,提供中西医结合随访、营养运动处方、心理评估等一站式服务,助力患者高质量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