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永州方盛天鸿肿瘤医院】腮腺肿瘤的治疗方案和选择
腮腺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肿瘤的根治,更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面容与生活质量。腮腺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但仍有约20%属于恶性。精确的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成功的关键。
一、良性腮腺肿瘤:手术为主,精细是关键
对于常见的良性肿瘤(如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等),手术切除是唯一根治的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与面神经的关系:
-
腮腺浅叶切除术: 这是最常用、最经典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位于腮腺浅叶(靠近皮肤侧)的肿瘤。医生会精确解剖并小心翼翼地保护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完整切除包含肿瘤在内的腮腺浅叶组织。现代手术常借助神经监测仪,如同“精准导航”,极大提高了神经保护的可靠性。
-
腮腺部分切除术(区域性切除术): 随着对腮腺解剖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深入理解,对于体积较小、位置表浅且远离面神经主干及重要分支的肿瘤,可考虑行更局限的区域性切除(仅切除肿瘤及周围少量正常腺体)。这要求在精确定位肿瘤和神经的前提下进行,旨在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腺体功能,减少术后口干等并发症。能否采用此方式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综合评估。
-
重要原则: 良性腮腺肿瘤禁止简单的包块“剜除术”!这种看似简单的方式极易导致肿瘤包膜破裂、瘤细胞种植复发(尤其是多形性腺瘤),且可能因视野受限而意外损伤面神经。彻底切除肿瘤及周围适量正常腺体组织是防止复发的基石。
二、恶性腮腺肿瘤:综合治疗,力求根治
恶性肿瘤(如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恶性混合瘤等)的治疗更为复杂,需要多学科协作(头颈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等),核心目标是根治肿瘤并尽可能保留功能。
-
根治性手术:
-
扩大切除: 需要在安全边界(肿瘤周围足够范围的正常组织)下切除肿瘤。根据侵犯范围,可能包括部分或全部腮腺、临近肌肉(如咬肌)、皮肤、甚至下颌骨部分骨质。
-
面神经处理: 这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是重要依据。若术前已有面瘫或术中冰冻证实肿瘤侵犯包裹面神经,则需牺牲受累的神经段以求根治。理想情况下,医生会力争保留未受侵犯的神经分支(神经解剖分离术)。若神经不得不切除,可争取一期进行神经移植(常用耳大神经或腓肠神经)或神经转位修复,以期恢复部分功能。无法即刻修复者,后期也有多种修复重建手段。
-
颈淋巴结清扫术: 对于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癌种(如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鳞癌、未分化癌等),或术前检查发现可疑肿大淋巴结时,需同期行预防性或治疗性的颈淋巴结清扫术(清除颈部特定区域的淋巴结组织),以控制区域转移风险。
-
-
放射治疗: 放疗在恶性腮腺肿瘤治疗中扮演极其关键的辅助角色:
-
术后辅助放疗: 这是最常用的情况。适应症包括:手术切缘阳性或肿瘤紧贴切缘(镜下可能残留)、高度恶性肿瘤、肿瘤侵犯神经/血管/骨骼/皮肤、淋巴结转移(尤其包膜外侵犯)、腺样囊性癌(易沿神经侵袭)、局部晚期肿瘤、复发性肿瘤等。术后放疗能显著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
根治性放疗(±化疗): 对于因身体状况或肿瘤范围过于广泛无法手术的患者,或某些对放疗高度敏感的病理类型(如淋巴瘤),根治性放疗可能是主要治疗手段,有时联合化疗。
-
姑息性放疗: 用于缓解晚期患者的疼痛、出血等症状。
-
-
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
化疗在腮腺癌的综合治疗中主要用于晚期(出现远处转移)、复发或无法手术/放疗的患者,或作为某些高度恶性、易转移癌种(如涎腺导管癌)的辅助/新辅助治疗。其效果因病理类型差异较大。
-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新兴领域。对于特定基因异常的肿瘤(如携带HER2扩增、Androgen Receptor表达、NTRK融合等的病例),可能存在相应的靶向药物机会。免疫治疗(如PD-1/PD-L1抑制剂)也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一定潜力,尤其对某些难治性类型。目前这些疗法主要用于标准治疗失败后的探索或临床试验。
腮腺肿瘤的术后康复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