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025全国肿瘤防护宣传周|我国肿瘤患者历年患者数据对比
又是一年一度的全国肿瘤防护周,为什么我国会设置肿瘤防护周,从我国肿瘤患者的人数对比也许就能看出来?
中国历年肿瘤患者人数对比(1980-2023年)
1. 关键年份数据
- 1980年:全国肿瘤患者约117万人。
- 2000年:新发癌症病例约180~200万例,死亡140~150万例。
- 2016年:新发肿瘤病例406.4万例(男性223.4万,女性183万),肺癌以82.8万例居首。
- 2020年: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死亡300万例。
- 2022年:新增恶性肿瘤病例约482.47万例,粗发病率341.75/10万。
- 2023年:新发癌症病例482.47万例,死亡321.29万例。
2. 增长趋势分析
- 总量增长:1980年至2023年,肿瘤患者人数从117万增至482.47万,增长311.96%,远超同期人口增长率(42.82%)。
- 近20年变化:2000年新发癌症病例约180~200万例,至2023年增长至482.47万例,增幅超160%。
- 年龄与性别差异:
- 男性发病率持续高于女性(如2022年男性世标发病率209.61/10万,女性197.03/10万)。
- 老年人群(60岁以上)占新发病例的峰值,但35岁后发病率显著上升,癌症呈现年轻化趋势。
3. 区域与癌种分布
- 城乡差异:城市总体发病率(189.7/10万)高于农村(176.2/10万),但胃癌、肝癌等“穷癌”农村发病率更高。
- 主要癌种变化:
- 肺癌稳居首位(2022年新发106.06万例)。
- 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富癌”发病率快速上升,传统高发癌种(食管癌、胃癌等)呈下降趋势。
4. 影响因素
- 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人群占新发病例的60%~80%,老龄化加剧是癌症负担加重的主因之一。
- 生活方式与饮食:肥胖、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等导致肺癌、结直肠癌等风险上升。
- 早期筛查普及:2021年上海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比例达42.8%,但全国早诊率仍有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