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世界狂犬病日 | 认识狂犬病,这些知识点要记牢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或恐水症,是由狗、猫等动物传播的致死性疾病,人感染狂犬病毒后,它的潜伏期短的不到一周,多数在1-3个月以内发病,一般不超过1年,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临床出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畏光、兴奋、咽肌痉挛、吞咽困难、流口水、进行性瘫痪,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目前对此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可以预防,注射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方法。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潜伏期
潜伏期长短不一,可在5天至10年或以上,一般1-3个月,潜伏期长短与伤口部位、伤口深浅、病毒入侵数量及毒力等因素有关,被咬伤的部位靠近头部、咬伤的部位广、伤口深,或者被病狼咬伤者潜伏期较短。
前驱期(持续1-4天)
表现复杂多样,大多有低热、乏力、恶心、周身不适、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继而出现恐惧、烦躁不安,对风、声、光敏感,咽喉部有紧缩感,尤其是已愈合伤口周围有烧灼样刺痛、痒、麻及蚁走感等异样感觉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兴奋期(持续1-3天)
体温常升高(38-40℃)。患者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狂躁不安,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因咽肌、呼吸肌痉挛而出现声嘶、呼吸困难、缺氧及发绀、语言含糊、吐字不清。光线或触摸也能引起患者痉挛。
麻痹期(持续6-18小时)
由狂躁渐变为安静,烦躁及恐惧症状消失,出现全身弛缓性瘫痪,呼吸减弱变慢及不规整,心律不齐,神志不清,逐渐进入昏迷,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发病后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6天。
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接种
狂犬疫苗?
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狂犬病暴露分为三个等级:
Ⅰ级暴露
接触或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清洗暴露部位,无需进行医学处置。
Ⅱ级暴露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应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Ⅲ级暴露
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组织污染,或者直接接触蝙蝠。
周围如果出现狂犬病例
我们应该怎么办?
如果周边有人或动物感染狂犬病毒,需要我们提高警惕性,同时,也没必要过分恐慌,狂犬病可防可控,多了解狂犬病预防知识,排查风险,完全能够远离狂犬病。
1.如果自家有犬和猫这样的家养动物,需要定期进行兽用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做到遛狗拴绳,避免动物间的接触传染,也可以防止误伤其他人。不弃养动物,不轻易弃养,减少流浪狗猫的数量和狂犬病在流浪动物中的传播。
2.远离可流浪动物、野生动物,发现流浪犬、疯犬要及时拨打110,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置。发现病死的高风险动物,不要随意处置,更不能无防护接触甚至食用,要及时联系畜牧部门进行处理。
3.从事兽医、犬只贩卖屠宰等高风险职业的人群,建议及时进行预防性接种。
4.一旦出现狂犬病暴露情形,及时规范处置,是预防狂犬病最关键的措施,也是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