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脑转移瘤,你真的了解吗?
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10%–40% 的患者会出现脑转移,意味着肿瘤进入晚期,在大众眼中无异于宣判“死刑”,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脑转移瘤?
颅内转移瘤又称脑转移廇,是指原发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转入颅内。其来源有两类:一是颅外原发肿瘤经血行播散而来,最常见是肺腺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当然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也可能发生颅内转移;二是颅内原发肿瘤转移而来。
脑转移瘤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脑转移症状多样,包括恶心呕吐、头痛、视乳头水肿颅内高压症状,还有精神症状、癫痫发作、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失语症、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球震颤、协调障碍、肌张力减低、行走困难及步态不稳等。对于已经有肿瘤基础疾病的患者,新发上述神经系统症状时,首先要考虑脑转移的诊断,尽快完善头颅MRI或者CT检查。
发现脑转移瘤,不要放弃希望,现有许多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脑转移患者预后很差,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经激素及全脑放疗后中位生存时间小于6个月。随着局部及全身治疗手段越来越多,部分患者可获较长生存期,但由此可能引发神经毒性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脑转移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局部治疗(手术、放疗)及全身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方案。
1、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明确病理和分子病理,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可以快速解除颅内高压症状;切除全部肿瘤,提高局部控制率。
适应症:
1)单发肿瘤且位于脑实质内可手术切除部位,有明显脑移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
2)多发病灶(≤ 3 个病灶):肿瘤位于手术可切除部位,有明显脑移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病灶相对集中可通过一个或两个骨窗切除;
3)多发性BM(> 3个病灶):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引起颅内压增高的责任病灶。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一直是颅内转移治疗的主要手段,常称为“无形的刀”,对所有脑转移瘤术后患者均适用。放射治疗主要分为全脑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
全脑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各有什么优劣?
全脑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该如何选择呢?
放疗的目的是控制肿瘤,同时尽量减少副反应,所以在选择方案时我们要兼顾疗效和降低副反应。
颅内寡转移瘤既往定义为1–4个脑转移瘤,对寡转移瘤,放疗首选立体定向放疗,尽量延迟全脑放疗的应用,以更好保护神经认知功能,全脑放疗可作为失败后的挽救手段。寡转移瘤术后推荐立体定向放疗或大分割放疗。
目前多项研究表明,在总体积有限情况下,脑转移数目可能不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4个以上脑转移瘤应用立体定向放疗亦可取得良好局部控制及生存结果。
对于有症状性脑转移瘤患者,无论采用何种全身治疗,都应给予局部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或放疗和/或手术);若无症状,且使用可以入脑的系统治疗药物,病灶稳定无进展,无放射治疗指征时,局放射治疗可以推迟。
转移瘤的愈后如何?
转移瘤愈后不良。如果说不做任何治疗,平均生存期可能只有一至三个月的时间。治疗以后,平均的生存时间大概在一年左右,但是随着近几年科技、药物、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现在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期与治疗效果都越来越好。有文献报道,最好的一组平均生存期可达19个月,甚至个别的患者,可达5年以上。所以积极地治疗还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邱先生,2022年8月肺癌综合治疗后,发现脑转移瘤,经永州方盛天鸿肿瘤医院肿瘤科、放疗科等专家联合会诊后,决定为其进行“右侧颞叶转移灶”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玛刀利用聚焦的伽玛射线精确照射肿瘤区域。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完全消失,患者未报告明显的副作用。定期复查表明原发肺癌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脑转移也保持稳定状态多年。
3、全身治疗
虽然转移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全身抗癌药物,但脑转移可能被血脑屏障屏蔽,不进入体循环,从而常使这些疗法无效。但对血脑屏障透过率高的药物,如:奥西替尼、克唑替尼、贝伐珠单抗、替莫唑胺、帕博丽珠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等等,可能对脑内病灶控制较好,无颅内转移相关症状的这部分患者可以选择使用。
脑转移瘤是一个异质性疾病,最优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不同预后分类进行选择。
什么是脑转移瘤?
颅内转移瘤又称脑转移廇,是指原发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转入颅内。其来源有两类:一是颅外原发肿瘤经血行播散而来,最常见是肺腺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当然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也可能发生颅内转移;二是颅内原发肿瘤转移而来。
脑转移瘤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脑转移症状多样,包括恶心呕吐、头痛、视乳头水肿颅内高压症状,还有精神症状、癫痫发作、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失语症、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球震颤、协调障碍、肌张力减低、行走困难及步态不稳等。对于已经有肿瘤基础疾病的患者,新发上述神经系统症状时,首先要考虑脑转移的诊断,尽快完善头颅MRI或者CT检查。
发现脑转移瘤,不要放弃希望,现有许多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脑转移患者预后很差,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经激素及全脑放疗后中位生存时间小于6个月。随着局部及全身治疗手段越来越多,部分患者可获较长生存期,但由此可能引发神经毒性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脑转移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局部治疗(手术、放疗)及全身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方案。
1、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明确病理和分子病理,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可以快速解除颅内高压症状;切除全部肿瘤,提高局部控制率。
适应症:
1)单发肿瘤且位于脑实质内可手术切除部位,有明显脑移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
2)多发病灶(≤ 3 个病灶):肿瘤位于手术可切除部位,有明显脑移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病灶相对集中可通过一个或两个骨窗切除;
3)多发性BM(> 3个病灶):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引起颅内压增高的责任病灶。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一直是颅内转移治疗的主要手段,常称为“无形的刀”,对所有脑转移瘤术后患者均适用。放射治疗主要分为全脑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
全脑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各有什么优劣?
- 全脑放疗:过去几十年来,一直是多发脑转移瘤的标准治疗措施,该方法在控制颅内肿瘤进展及改善生存方面有一定疗效,但是全脑放疗可能带来更高的神经认知毒性风险。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定位精确、疗程短、创伤小等优点,可以很大程度保护周围正常脑组织功能,控制局部肿瘤进展,缓解神经系统症状,且对神经认知功能影响小,已逐渐成为脑转移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全脑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该如何选择呢?
放疗的目的是控制肿瘤,同时尽量减少副反应,所以在选择方案时我们要兼顾疗效和降低副反应。
颅内寡转移瘤既往定义为1–4个脑转移瘤,对寡转移瘤,放疗首选立体定向放疗,尽量延迟全脑放疗的应用,以更好保护神经认知功能,全脑放疗可作为失败后的挽救手段。寡转移瘤术后推荐立体定向放疗或大分割放疗。
目前多项研究表明,在总体积有限情况下,脑转移数目可能不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4个以上脑转移瘤应用立体定向放疗亦可取得良好局部控制及生存结果。
对于有症状性脑转移瘤患者,无论采用何种全身治疗,都应给予局部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或放疗和/或手术);若无症状,且使用可以入脑的系统治疗药物,病灶稳定无进展,无放射治疗指征时,局放射治疗可以推迟。
转移瘤的愈后如何?
转移瘤愈后不良。如果说不做任何治疗,平均生存期可能只有一至三个月的时间。治疗以后,平均的生存时间大概在一年左右,但是随着近几年科技、药物、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现在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期与治疗效果都越来越好。有文献报道,最好的一组平均生存期可达19个月,甚至个别的患者,可达5年以上。所以积极地治疗还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邱先生,2022年8月肺癌综合治疗后,发现脑转移瘤,经永州方盛天鸿肿瘤医院肿瘤科、放疗科等专家联合会诊后,决定为其进行“右侧颞叶转移灶”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玛刀利用聚焦的伽玛射线精确照射肿瘤区域。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完全消失,患者未报告明显的副作用。定期复查表明原发肺癌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脑转移也保持稳定状态多年。
3、全身治疗
虽然转移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全身抗癌药物,但脑转移可能被血脑屏障屏蔽,不进入体循环,从而常使这些疗法无效。但对血脑屏障透过率高的药物,如:奥西替尼、克唑替尼、贝伐珠单抗、替莫唑胺、帕博丽珠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等等,可能对脑内病灶控制较好,无颅内转移相关症状的这部分患者可以选择使用。
脑转移瘤是一个异质性疾病,最优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不同预后分类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