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胰腺囊肿的分类、成因及识别【永州方盛天鸿肿瘤医院】
胰腺,这个深藏于腹腔深处的器官,承担着消化食物和调节血糖的双重重任。当这个重要器官内部或表面出现充满液体的囊状结构时,便形成了胰腺囊肿。这种病变虽然常因体检而被偶然发现,却也因其潜在的复杂性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了解胰腺囊肿的类型、成因、症状及管理策略,对维护胰腺健康至关重要。
一、囊肿类型
胰腺囊肿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个包含多种类型的总称,主要分为两大类:
-
假性囊肿: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胰腺囊肿的70%-80%。它并非由真正的囊壁构成,而是胰腺组织因炎症(最常见的是急性或慢性胰腺炎)或外伤后坏死、液化,并被周围组织(如胃、结肠或网膜)包裹形成的包裹性液体积聚。它们不含上皮细胞衬里。
-
真性囊肿: 这类囊肿具有真正的上皮细胞衬里,相对少见,可进一步细分为:
-
浆液性囊腺瘤: 通常为良性,由富含糖原的细胞构成,内部呈多个小囊的蜂窝状结构。常见于中老年女性,恶性潜能极低。
-
粘液性囊性肿瘤: 多见于中年女性(90%以上),常位于胰腺体尾部。囊肿较大,内含粘稠液体,有恶变潜能,被视为癌前病变,需要密切监测或手术。
-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起源于胰腺主胰管或其分支导管。导管上皮产生大量粘液,导致导管囊状扩张。根据累及部位(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混合型)和上皮异型程度,其恶变风险不一,需要个体化评估和处理。
-
其他罕见类型: 如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可表现为囊实性)等。
-
二、成因与风险因素
胰腺囊肿的形成原因多样:
-
胰腺炎: 是假性囊肿最主要的原因。急性胰腺炎后约有10%-20%的患者可能形成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假性囊肿或IPMN的风险也增加。
-
胰腺外伤: 胰腺受到外力损伤可能导致假性囊肿形成。
-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综合征(如von Hippel-Lindau病)患者发生浆液性囊腺瘤的风险增加。
-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胰腺囊肿(特别是IPMN和MCN)的检出率升高。
-
其他: 长期酒精滥用、胆道疾病等也是胰腺炎及相关囊肿的风险因素。
三、识别症状
许多胰腺囊肿,尤其是体积较小的或增长缓慢的良性囊肿,往往没有任何症状,仅在因其他原因(如腹痛、消化不良)进行腹部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时被意外发现。然而,当囊肿增大或出现并发症时,可能引起以下症状:
-
上腹部疼痛或不适: 最常见,可能是持续性的钝痛或胀痛,有时向后背放射。
-
餐后加重: 进食后疼痛或不适感可能加剧。
-
恶心呕吐: 尤其是囊肿压迫胃或十二指肠时。
-
早饱感: 感觉吃一点就饱了。
-
黄疸: 如果囊肿压迫胆总管,阻碍胆汁流入肠道,会导致皮肤、巩膜发黄,小便颜色加深。
-
体重下降: 可能因疼痛影响进食或消化吸收不良导致。
-
囊肿感染: 可出现发热、寒战、疼痛加剧等感染症状。
-
囊肿破裂或出血: 虽然罕见,但可能导致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或休克。
胰腺囊肿的诊断及治疗